小儿肺炎主要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以及吸入性肺炎。具体分析如下:
1.细菌性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症状表现为高热、咳嗽伴脓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病情进展较快,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需及时干预。
2.病毒性肺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导致,好发于婴幼儿。症状以发热、干咳为主,肺部体征较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退热、补液,重症需氧疗。病程通常自限,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3.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常见于学龄儿童。表现为持续性干咳、低热,肺部影像学可见斑片状阴影。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程需足量。部分病例可能合并肺外表现,如皮疹或关节痛。
4.真菌性肺炎: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患儿,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病原体以 白假丝酵母菌多见,症状隐匿,可有慢性咳嗽、消瘦。诊断依赖痰培养或组织活检,治疗需长期抗真菌药物,疗程较长。
5.吸入性肺炎:因误吸食物、胃内容物或异物导致,常见于吞咽功能障碍患儿。急性期表现为呛咳、呼吸困难,易继发细菌感染。治疗需清除异物并抗感染,预防重点在于喂养姿势调整及食物性状改良。
肺炎患儿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接触烟雾或粉尘。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出现口唇发绀或嗜睡应立即就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次喂水以防脱水。康复期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肺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