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树皮是中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指某些树种的外皮经过加工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这类药材通常来源于特定植物,如白桦树、白杨树等,其树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治疗。
白树皮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上。树皮中常含有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白树皮性味苦寒,归肺、肝经,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风湿痹痛、皮肤疮疡等病症。现代研究也表明,某些白树皮提取物对抑制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系统有一定效果。白树皮还可外用,煎汤洗浴或研末调敷,对湿疹、皮炎等皮肤问题有缓解作用。
使用白树皮时需注意药材来源及炮制方法。不同树种的树皮功效可能存在差异,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内服时应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孕妇、体质虚寒者慎用,避免加重体寒或引发不良反应。外用时需确保皮肤无破损,防止刺激。野生树皮采集需注意环保,避免过度剥取导致树木死亡。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过炮制的合格产品,以确保安全性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