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特定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理儿童健康的中医外治法。其以轻柔、温和的手法为主,适用于感冒、积食、夜啼等常见儿科问题,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减少药物依赖。操作时需根据儿童年龄、体质差异灵活调整手法力度与时长,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原则。
小儿推拿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常用手法包括推、揉、按、摩、捏等。例如清天河水可退热,揉板门能健脾消食,捏脊可提升免疫力。操作时需定位准确,如五指节对应消化系统,涌泉穴与睡眠相关。手法顺序通常遵循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的流程,每次操作约15-20分钟。推拿介质如爽身粉或精油能减少摩擦,夏季可配合薄荷水增强清热效果。饭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急性感染期需谨慎。
进行小儿推拿需注意室温保持在24-28℃,避免着凉。操作者指甲需修剪圆钝,手法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新生儿宜用指腹轻触。癫痫、骨折、皮肤破损部位禁止推拿。推拿后适当饮用温水,观察有无出汗或嗜睡等反应。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操作,疗程一般7-10天。若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呕吐、高热需及时就医。推拿前需明确诊断,如肠套叠等急腹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