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乙型肝炎需进行肝功能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检查、凝血功能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检测: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病情进展。若转氨酶显著升高,需警惕重型肝炎风险。
2.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明确感染状态。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e抗原阳性反映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3.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直接测定血液中病毒载量,判断病毒复制水平。高载量增加母婴垂直传播风险,需结合孕周考虑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超过一定阈值可能需干预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4.肝脏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回声变化,排除肝硬化、肝肿瘤等并发症。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加重肝脏病变,超声无创安全,适合孕期动态监测。
5.凝血功能评估: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肝炎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尤其分娩前需重点监测。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需定期随访,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食物。分娩时选择具备母婴阻断条件的医疗机构。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