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白喉确实可能导致死亡,尤其在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咽部及周围组织,严重时可引发全身中毒症状和并发症,危及生命。历史上,白喉曾是儿童主要死因之一,随着疫苗普及,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有死亡病例报道。
白喉杆菌产生的毒素是致病关键。毒素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形成灰白色假膜覆盖咽部,阻塞气道引发窒息。毒素进入血液后,可能损害心肌、神经和肾脏,引发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或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是白喉致死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程第2-3周,表现为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神经麻痹可影响吞咽和呼吸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低下者风险更高,病死率可达5%-10%。
预防和治疗是降低死亡风险的核心。接种白喉类毒素疫苗如百白破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疑似病例需立即隔离,并尽早使用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同时配合抗生素清除细菌。密切监测心、肺、神经系统功能,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或呼吸支持。患者接触者需接受预防性用药和医学观察。避免延误就医,出现咽痛、发热、声音嘶哑伴假膜时,需警惕白喉可能。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高危人群定期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