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应该吃什么药

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具体分析如下:

1.容积性泻药:容积性泻药主要包括纤维素类等,不被肠道吸收,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后膨胀,从而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例如麦麸、车前番泻复合颗粒等。这类药物比较安全,适用于轻度便秘患者,但可能会引起腹胀等不适,一般需要大量饮水来保证药效发挥,通常在服用后1-3天起效。

2.渗透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常见的有聚乙二醇、乳果糖等。聚乙二醇通过氢键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结肠内,增加粪便含水量并软化粪便。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降低肠内pH值,增加粪便体积。这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一般服用后1-2天可起效。

3.刺激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比沙可啶、酚酞等属于此类药物。比沙可啶直接作用于结肠黏膜,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肠反射性蠕动增强而导致排便。酚酞则是通过刺激肠壁内神经丛,作用于平滑肌,促进肠道蠕动。但这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使用,通常在用药后6-12小时起效。

4.润滑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液体石蜡等,主要是通过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开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注入直肠后,可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同时起到润滑作用。液体石蜡可口服或灌肠,口服后不被吸收,能润滑肠壁,阻止水分吸收。这类药物起效较快,一般用于临时缓解便秘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促动力药:促动力药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蠕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伊托必利等属于此类药物。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4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胃肠动力。适用于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一般在餐前服用,服用后可能需要1-3天起效,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便秘药物时,应根据自身便秘的严重程度、病因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以免对肠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便秘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等其他严重问题。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对缓解便秘也非常重要。

2025-01-05 浏览 4
相关文章

心血管狭窄吃什么药可以恢复

廖英坚 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不管是任何疾病,想要得到有效的治疗,自然是需要正确的服用药物,但是在有心血管狭窄...

胃溃疡吃什么药效果好

许吉成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胃溃疡可谓是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影响,一般药物治疗胃溃疡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应该吃什么药治疗便秘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治疗便秘可使用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具体分析...

便秘一个月吃什么药通便效果不错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便秘一个月,吃什么药通便效果不错可以考虑大黄、乳果糖、聚乙二醇、番泻叶、益生菌。...

早上起来咽干吃什么药

付云杰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由于天气逐渐干燥,我们身体上都会有干燥的表现,比如皮肤干裂起皮,有些人还会表现为...

吃藜麦为什么会便秘

王东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大家都知道,藜麦是一种比较有营养的食物,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欢吃藜麦,甚至把藜麦当成...

小孩消化不良便秘吃什么药最好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并没有小孩消化不良便秘吃什么药最好的说法,小孩消化不良便秘通常吃醒脾养儿颗粒、乳...

便秘一周了要吃什么东西

许吉成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排便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当然有一些人,因为平时的饮食或者是体质原因,可能会...

便秘应该吃什么药好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具体分...

5岁小孩便秘吃什么药最管用

张忠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并没有5岁小孩便秘吃什么药最管用的说法,5岁小孩便秘考虑是小儿积食、肠易激综合征...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杏林普康

客服电话:0756-7770907  客服微信:yswx066 客服邮箱:kangpuyun@xinglinpukang.com © 2025, XINGLINPUK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116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全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在线预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