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常见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及分类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细菌感染通常伴随中性粒细胞升高,严重时可能出现核左移现象。此项检查快速简便,适合初步筛查。
2.细菌培养:采集可疑感染部位的样本如血液、痰液、尿液进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种类。培养结果对后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但耗时较长,需结合临床判断。
3.药敏试验:在细菌培养基础上测试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抑菌圈大小或最低抑菌浓度确定有效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耐药性。
4.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超声或CT观察感染灶范围及并发症。肺部感染可能显示斑片状阴影,腹腔感染可见积液或脓肿,辅助定位病灶。
5.炎症标志物检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数值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怀疑细菌感染时需根据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结果。检查前需清洁采样部位,部分项目需空腹。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以调整方案,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