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及多器官损害。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
治疗出血热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综合措施。轻型患者以卧床休息、补液及退热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重度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纠正低血压或休克,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出血倾向明显者可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浆,肾功能受损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在早期可能有一定效果,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同时需预防继发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出血热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补充足够热量和维生素。密切观察尿量、血压及出血症状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恢复期仍需定期复查肾功能及凝血功能,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长期后遗症。预防重点在于防鼠灭鼠,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或物品,高危人群可考虑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