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术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评估全身状况、控制并发症、准备血液制品、制定手术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完善影像学检查:股骨干骨折术前需进行X线片、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影像学资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如髓内钉或钢板。三维重建技术可更直观显示骨折线走向,为手术入路提供参考。同时需排除病理性骨折可能,避免遗漏潜在骨骼疾病。
2.评估全身状况: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凝血状态,确保患者耐受手术。高龄或合并慢性疾病患者需进行营养状态筛查,纠正低蛋白血症或贫血。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降低围术期风险。麻醉医师需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方式。
3.控制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在术前稳定控制,避免术中血压波动或术后感染。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高血压患者需调整降压药物方案。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遵医嘱暂停用药,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4.准备血液制品:股骨干骨折手术出血量较大,术前需备足同型红细胞和血浆。根据患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及预估失血量制定输血方案。自体血回输技术可减少异体输血需求,降低输血反应风险。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补充血容量。
5.制定手术方案: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患者年龄选择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固定或外固定架等术式。开放性骨折需优先清创,延期内固定。术前标记骨折线及手术切口位置,准备不同型号内植物以备术中调整。复杂骨折需多学科协作,确保复位精准度。
术前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与预期效果,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术后康复计划需提前规划,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中可能需调整方案,需做好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