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和肾阳虚是中医常见的两种肾虚证型,需辨证施治。肾阴虚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滋阴补肾药物;肾阳虚则适合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的方剂。具体用药需结合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肾阴虚多因阴液不足,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若虚火明显可加知母、黄柏知柏地黄丸。肾阳虚则因阳气虚弱,常见畏寒肢冷、夜尿频多、阳痿早泄等,需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可温阳化气,改善寒象。部分患者可能阴阳两虚,需滋阴温阳兼顾,如龟鹿二仙胶。
用药需注意辨证准确,避免误治。肾阴虚者忌用温热药,以免加重燥热;肾阳虚者慎用寒凉药,防止损伤阳气。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慢性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遵医嘱调整剂量。若服药后出现不适或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停用并就医。肾虚调理需结合生活习惯调整,如节制房事、适度运动等,单纯依赖药物难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