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危害是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引发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增加肝癌风险、造成全身多系统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乙肝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发慢性肝炎。长期炎症刺激使肝组织反复损伤修复,形成纤维化。纤维化逐渐加重会破坏肝脏正常结构,影响其代谢、解毒等功能。若不及时干预,纤维化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肝病。
2.引发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乙肝长期未控制,肝脏纤维化持续进展,最终形成肝硬化。肝硬化时肝脏质地变硬,血流受阻,功能严重受损。晚期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甚至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3.增加肝癌风险:乙肝病毒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导致肝细胞癌变。肝硬化患者肝癌风险更高。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4.造成全身多系统损害:乙肝病毒不仅损害肝脏,还可能引起其他器官病变。例如,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导致肾炎;侵犯血管引发血管炎;影响血液系统出现血小板减少等。
5.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乙肝患者常因疾病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社会歧视、就业限制等问题也可能困扰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药物副作用等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乙肝患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饮酒、熬夜等伤肝行为,保持良好心态。接触者应接种疫苗,做好防护。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