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偏高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观察或医疗干预。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会自然消退,但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避免胆红素过高引发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代谢有关。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迟。若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进展快、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需警惕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溶血、感染或胆道问题引起。医生会通过皮测或血液检查胆红素值,决定是否需光疗、药物或换血治疗。居家护理可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便,帮助胆红素排出,但避免自行晒太阳,因紫外线强度与时长难以控制,可能引发晒伤或脱水。
注意事项包括密切监测黄疸范围变化,尤其面部、躯干是否明显黄染。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因摄入不足导致黄疸延长,需确保每日喂养8-12次。若黄疸持续两周未退,或大便呈陶土色、尿液深黄,需立即就医排除胆道闭锁等疾病。避免使用偏方或中成药,部分药物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溶血高危群体需更严格随访。医护人员会根据胎龄、日龄和健康状况制定安全胆红素阈值,家长需配合随访,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