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的并发症是脊髓损伤导致瘫痪或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炎或呼吸衰竭、长期卧床引发深静脉血栓或压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血压异常或体温调节障碍、迟发性神经症状如慢性疼痛或肌萎缩。具体分析如下:
1.脊髓损伤导致瘫痪或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颈椎骨折可能直接压迫或损伤脊髓,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丧失。高位颈椎骨折易导致四肢瘫痪,低位损伤可能表现为下肢瘫痪伴上肢部分功能障碍。脊髓水肿或血肿形成会加重神经损伤,部分病例即使手术减压仍无法完全恢复功能。
2.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炎或呼吸衰竭:颈髓损伤会影响膈神经功能,导致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减弱易引发肺部感染,长期机械通气可能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严重者因呼吸中枢受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需依赖气管插管维持通气。
3.长期卧床引发深静脉血栓或压疮:活动受限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肺栓塞。局部持续受压使皮肤及软组织缺血坏死,骶尾部及足跟等骨突部位易形成压疮,继发感染可导致败血症。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血压异常或体温调节障碍:脊髓损伤后交感神经通路中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反射性高血压。体温调节中枢失调导致体温随环境波动,夏季易高热,冬季可能出现低温。
5.迟发性神经症状如慢性疼痛或肌萎缩:损伤后神经根粘连或瘢痕压迫引发顽固性疼痛。肌肉失神经支配导致进行性萎缩,关节挛缩进一步限制功能恢复。部分患者出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影响日常生活。
颈椎骨折后需严格制动避免二次损伤,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营养支持可促进组织修复。定期翻身及被动活动肢体预防卧床相关风险,心理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