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脱位的并发症是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神经根受压引发肢体麻木或疼痛、椎动脉损伤引起脑供血不足、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长期卧床导致压疮或深静脉血栓。具体分析如下:
1.脊髓损伤导致瘫痪:颈椎骨折脱位可能直接压迫或损伤脊髓,严重时造成四肢瘫痪或截瘫。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中断,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丧失。损伤程度与骨折脱位严重性相关,完全性脊髓损伤恢复可能性极低,需紧急手术减压固定。
2.神经根受压引发肢体麻木或疼痛:骨折碎片或脱位椎体可能压迫神经根,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或肌力下降。神经根受压症状与受压节段相关,如颈5-6节段受压常出现肩部及前臂桡侧感觉异常。早期解除压迫可改善症状,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
3.椎动脉损伤引起脑供血不足:颈椎骨折脱位可能损伤椎动脉,导致后循环缺血,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甚至意识障碍。椎动脉走行于颈椎横突孔,骨折移位或血肿压迫可能造成血管痉挛、撕裂或栓塞。严重者发生脑梗死,需影像学评估后及时干预。
4.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高位颈椎损伤可能影响膈神经功能,导致膈肌麻痹,表现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颈3-5节段是膈神经起源区域,损伤后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合并肋间肌麻痹时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需密切监测血气指标。
5.长期卧床导致压疮或深静脉血栓:瘫痪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压疮,多见于骶尾部及足跟等骨突部位。局部持续受压导致缺血性坏死,严重者继发感染。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需定期翻身及抗凝预防。
颈椎骨折脱位后需严格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范围。急性期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康复期注重功能锻炼与并发症预防。治疗方案需结合损伤类型及个体情况,多学科协作提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