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确实可能引起尿蛋白。当结石在泌尿系统中移动或造成梗阻时,可能损伤肾脏或尿路黏膜,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从而出现尿蛋白阳性的检测结果。
尿结石引发尿蛋白的机制主要与物理刺激和炎症反应有关。结石摩擦尿路黏膜时,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或直接破坏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使蛋白质进入尿液。结石梗阻可能引发尿液滞留,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进一步损害肾单位。若合并感染,炎症因子会加剧血管通透性,促进蛋白质渗出。临床常见轻度至中度蛋白尿,通常随结石排出或治疗后缓解,但长期未处理的结石可能导致慢性肾脏损伤,甚至持续蛋白尿。
发现尿结石伴随蛋白尿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单纯结石引起的蛋白尿多为暂时性,但需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如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检查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泌尿系超声或CT。治疗重点在于解除结石梗阻,如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日常需多饮水、减少高草酸饮食,定期复查尿蛋白及肾功能。若蛋白尿持续存在,需进一步评估肾脏损伤程度,避免延误潜在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