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确实可能导致尿道狭窄。尿道损伤后,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组织,进而引发尿道管腔变窄。这种情况在骨盆骨折、骑跨伤或医源性操作如导尿、膀胱镜检查后较为常见,属于尿道狭窄的常见病因之一。
尿道狭窄的形成机制与创伤程度密切相关。轻度挫伤可能仅引起黏膜水肿,短期内可自行恢复;而严重撕裂伤或断裂伤则容易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纤维化。骨盆骨折时,尿道被牵拉或断裂的概率较高,后期瘢痕收缩会导致管腔狭窄。骑跨伤常使球部尿道受压于耻骨,局部缺血坏死继而形成狭窄。医源性损伤多因操作不当造成黏膜机械性损伤,反复炎症刺激加速狭窄进程。狭窄发生后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尿潴留等症状,长期未治疗可能继发感染、结石或肾功能损害。
确诊尿道狭窄需结合病史、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尿道造影能明确狭窄部位和长度,超声和MRI有助于评估周围组织情况。治疗方式取决于狭窄程度,轻度者可尝试尿道扩张术,严重病例通常需要尿道成形术。术后需定期随访,预防复发。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二次外伤,保持会阴部清洁,出现排尿异常及时就医。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需规范护理,减少黏膜刺激。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增加手术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