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用药需注意药物适应症与年龄匹配、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慎用止泻药物、关注益生菌合理使用。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适应症与年龄匹配:不同年龄段患儿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差异显著,需严格按体重或年龄选择剂量。例如蒙脱石散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而某些中成药可能含有婴幼儿禁用成分。新生儿肝功能未完善,部分药物可能引发毒性反应,用药前必须核对说明书标注的年龄限制。
2.避免滥用抗生素:病毒性腹泻占儿童病例多数,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仅当确诊细菌感染或伴随血便、高热时,才考虑阿奇霉素等针对性用药。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延长病程或引发继发性腹泻。
3.防止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腹泻首要风险是脱水,需优先补充口服补液盐。补液盐需按比例调配,过量饮水可能稀释血液电解质。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但需监测钠、钾水平,避免输液过快引发脑水肿。
4.慎用止泻药物:洛哌丁胺等强效止泻药可能抑制肠蠕动,导致毒素滞留,2岁以下禁用。部分中成药含罂粟壳成分,可能抑制呼吸中枢。腹泻是机体排出病原体的过程,过早止泻可能加重病情。
5.关注益生菌合理使用:益生菌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被灭活。不同菌株效果差异大,如布拉氏酵母菌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而鼠李糖乳杆菌对病毒性腹泻更有效。活菌制剂需冷藏保存,高温失效后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尿量,出现嗜睡、呕吐加剧或血便立即就医。药物与饮食间隔30分钟以上,避免影响吸收。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复诊时提供详细用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