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阻滞是中医辨证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痰湿与瘀血相互搏结,阻滞于经络脏腑,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证候。这一证候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导致津液代谢失常,聚湿成痰,同时气滞血瘀,痰与瘀互结,形成复杂的病理变化。
痰瘀阻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脘腹胀满、肢体麻木或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涩等。痰湿重者多见头身困重、咳痰黏稠;瘀血明显者则常见刺痛固定、面色晦暗。痰瘀互结可影响多个脏腑,如阻于心脉则胸痹心痛,滞于肝络则胁下痞块,积于胞宫则月经不调或闭经。治疗上需痰瘀同治,常用化痰散结与活血化瘀相结合的方剂,如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或根据具体病位加减化裁。
痰瘀阻滞的调护需注重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助湿生痰,同时忌食生冷以防加重血瘀。适当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但不可过度劳累。情志调摄尤为重要,长期抑郁或焦虑易加重气滞痰瘀。痰瘀证候复杂,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不可自行滥用活血或化痰药物,以免损伤正气或延误病情。慢性病患者更需坚持治疗,痰瘀渐消时方可逐步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