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结核的症状常见为局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且可推动、后期可能出现破溃流脓、伴随低热或盗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瘦或乏力。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早期表现为颈部单侧或双侧淋巴结缓慢增大,初期无明显疼痛感,触诊时可发现淋巴结体积增大,直径多超过1cm,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肿大淋巴结可能成串分布,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较好。部分患者可能因淋巴结压迫邻近神经或血管而出现轻微不适。
2.质地较硬且可推动:肿大的淋巴结触诊时质地偏硬,类似橡皮感,但未达到岩石样硬度。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可能逐渐变软,中心区域出现液化坏死。早期阶段淋巴结活动度较好,可随触摸轻微移动,与周围组织无固定粘连。
3.后期可能出现破溃流脓:病程进展至中晚期时,淋巴结包膜被破坏,内部干酪样坏死物质溶解,形成冷脓肿。脓肿可能穿透皮肤形成窦道,排出稀薄脓液,含有坏死组织碎屑。破溃后创面难以愈合,可能遗留不规则瘢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继发感染导致局部红肿热痛。
4.伴随低热或盗汗: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毒素吸收,患者可能出现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7.5-38℃之间,夜间盗汗明显,常浸湿衣物。发热多呈不规则性,持续时间较长,使用普通退热药物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食欲减退或面部潮红。
5.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瘦或乏力:慢性消耗性病变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肌肉萎缩明显。乏力感以晨起或活动后加重为特征,可能伴随血红蛋白降低。少数患者因长期营养不良出现下肢水肿或皮肤干燥。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切开淋巴结。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接触者应进行筛查,生活用品需单独消毒。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不可随意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