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粉外敷确实可能引起局部发热感。这种反应源于白芥子中的活性成分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属于常见的外用现象。
白芥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含有芥子油苷类物质,遇水后分解产生异硫氰酸酯。这类成分具有挥发性与刺激性,接触皮肤后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产生温热感。部分人群的皮肤敏感度较高,可能出现明显发热甚至轻微红肿,通常持续数小时会逐渐消退。这种反应在中医外治法中被视为引邪外出的表现,常用于缓解关节冷痛、风寒湿痹等症状。但需注意,过度发热或灼痛可能提示皮肤耐受性差,需及时停用。
使用白芥子粉外敷前,建议先在小范围皮肤测试,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避免敷贴时间过长,通常控制在15-30分钟以内。皮肤破损、湿疹或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孕妇及儿童需谨慎。外敷后若出现持续刺痛、水疱或皮疹,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白芥子粉不宜与刺激性药物叠加使用,以免加重皮肤负担。合理掌握浓度与时长,才能安全发挥其温通散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