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的主要成分因类型和形成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成分包括钙盐、尿酸、胱氨酸等。泌尿系统结石以草酸钙、磷酸钙为主,胆结石则多由胆固醇、胆色素或混合成分构成。具体成分与代谢异常、饮食习惯、局部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石的形成过程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机制。钙盐类结石通常与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或尿液pH值异常有关,导致晶体过饱和析出。尿酸结石多见于嘌呤代谢紊乱或酸性尿液环境,而胱氨酸结石属于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胆固醇过饱和时易结晶析出,胆色素结石则多伴随溶血或感染。不同成分的结石在影像学表现上存在差异,X线检查中钙盐结石呈高密度影,而尿酸结石多为X线透光。
预防结石需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钙盐结石患者应控制高草酸食物摄入,保持适量钙质吸收平衡草酸。尿酸结石需限制高嘌呤饮食并碱化尿液。充足饮水是各类结石的基础预防措施,每日尿量建议维持在2升以上。结石复发率较高,成分分析对指导预防至关重要。急性发作时可能引发剧烈疼痛或梗阻,需及时就医处理。特殊类型结石如感染性结石需同时控制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存在结石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或胆囊炎等并发症,定期随访检查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