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杆菌感染可能间接促进输尿管结石的形成,但并非直接导致结石的病因。这类感染主要通过改变尿路环境或引发炎症反应,为结石生成创造条件,尤其是感染性结石如磷酸铵镁结石的常见诱因之一。
变形杆菌属于尿素酶阳性细菌,感染后可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导致尿液碱化。碱性环境中,磷酸盐与镁、铵等物质易结合形成磷酸铵镁结石鸟粪石。同时,细菌及其生物膜可能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加速晶体聚集。尿路梗阻或排尿不畅时,变形杆菌的定植风险增加,进一步加重感染与结石的恶性循环。反复感染可能损伤尿路上皮,促进其他类型结石如草酸钙结石的附着生长。控制感染是预防此类结石的关键环节。
存在变形杆菌感染时,需及时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使用抗生素。长期或反复感染者应排查是否存在解剖异常或代谢性疾病。治疗期间需监测尿液pH值,避免过度碱化。饮食上减少高磷食物摄入,增加水分摄取以稀释尿液。结石患者若合并感染,需优先控制感染再处理结石,防止手术或碎石过程中引发败血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可评估结石大小及位置,指导治疗方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