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的症状包括患肢缩短且内收内旋、臀部可触及股骨头、膝关节轻度屈曲、髋部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患侧足部呈内旋畸形。具体分析如下:
1.患肢缩短且内收内旋:髋关节后脱位时,股骨头脱离髋臼向后移位,导致患肢外观明显缩短。由于周围肌肉韧带牵拉,大腿呈现内收内旋的典型姿态,患者无法主动外展或伸直下肢。被动活动时可能诱发剧烈疼痛,需与骨折鉴别。
2.臀部可触及股骨头:脱位的股骨头常移位至髋臼后方,在臀部深部可触及异常骨性突起。触诊时需注意力度,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伴随局部肿胀时可能影响触诊准确性,需结合影像学确认。
3.膝关节轻度屈曲:因髋关节处于强制体位,膝关节会代偿性保持屈曲状态以缓解肌肉牵拉痛。这种体位可减轻坐骨神经张力,但长期维持可能导致关节僵硬,需尽早复位处理。
4.髋部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撕裂引发锐痛,任何尝试活动髋部的动作均会加重疼痛。患者常保持被动体位,拒绝移动患肢。疼痛可能向大腿后侧放射,但需与腰椎疾病区分。
5.患侧足部呈内旋畸形:由于股骨内旋牵拉,足部会自然转向内侧,与健侧对比明显。这一体征在仰卧位时尤为显著,是判断脱位方向的重要依据,复位后畸形即刻改善。
髋关节后脱位属于急症,需避免自行复位或强行活动关节。及时就医可降低股骨头坏死风险,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肢固定。复位后需严格卧床,定期复查排除隐匿性骨折。康复期需循序渐进恢复关节功能,警惕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