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需要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指标、血常规、血型及溶血试验、肝胆超声。具体分析如下:
1.血清胆红素水平:直接测定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是诊断黄疸的核心依据。通过静脉采血获取数据,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直接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排泄障碍。动态监测胆红素变化可评估病情进展,指导光疗或换血治疗。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反映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白蛋白和凝血功能异常提示肝脏合成能力下降。严重黄疸伴肝功能损害需排查肝炎、胆道闭锁等疾病。检测结果结合胆红素类型可明确肝源性黄疸的病因。
3.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比例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溶血。溶血性贫血会导致间接胆红素快速上升,表现为黄疸加重。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并发新生儿败血症,需进一步做血培养确认。
4.血型及溶血试验:母婴血型不合可能引发ABO或Rh溶血病。检测母婴血型及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确诊。溶血性黄疸进展迅速,早期干预能避免胆红素脑病。必要时需进行抗体筛查和游离抗体测定。
5.肝胆超声:无创检查胆道系统结构,排除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畸形。肝内胆管扩张提示胆汁淤积性病变,胆囊未显示可能为胆道发育异常。超声结合肝功能指标可定位梗阻部位,为手术提供依据。
黄疸患儿需避免过度喂养或脱水,母乳喂养可适当增加频次。密切观察皮肤黄染范围及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或拒奶应立即就医。光疗期间注意保护眼睛及会阴部,定期复查胆红素直至稳定。居家护理避免使用偏方,遵医嘱完成后续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