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是中医术语,指体内阴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症状包括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虚的症状表现多样,与不同脏腑相关。肺阴虚多见干咳少痰、咽干音哑;心阴虚易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肝阴虚常伴眼干涩、视物模糊、胁肋隐痛;肾阴虚则多见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月经量少。阴虚体质者通常怕热不怕冷,午后或夜间症状加重,皮肤干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结。长期阴虚未调理可能进一步耗伤气血,甚至发展为阴阳两虚。
调理阴虚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烧烤、酒类等,多食银耳、百合、梨子等滋阴之品。熬夜、过度劳累会加重阴液耗损,需保证充足睡眠。运动宜选择舒缓项目,如太极拳、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助长虚火。情绪波动过大易化火伤阴,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如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天王补心丹针对心阴虚,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自行滥用温补药物可能适得其反,加重内热。阴虚与实热证需鉴别,实热者舌苔黄厚,脉象洪大,治法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