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需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密切接触、注意饮食调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环境消毒。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个人卫生: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勤洗手是预防的关键。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患儿或污染物后。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减少病毒侵入机会。患儿衣物、毛巾等需单独清洗并暴晒消毒。
2.避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健康人群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玩具等物品。幼儿园或学校出现病例时,需加强晨检并暂停集体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饮食调理:患儿口腔疱疹可能导致进食困难,宜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如粥、汤类。避免辛辣、坚硬或过烫食物刺激溃疡。适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注意母亲手部清洁。
4.观察病情变化: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需密切关注高热不退、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及时就医。发热时可物理降温,避免滥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5.做好环境消毒:患儿居住环境需每日通风,地面、玩具等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粪便、分泌物需用消毒液处理后再排放。康复后对居所彻底消毒,防止病毒残留传播。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儿康复后仍可能携带病毒,需持续做好防护。医疗机构接诊时需落实预检分诊,防止院内感染。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适龄儿童应按时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