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超过两周、咳痰或痰中带血、午后低热或夜间盗汗、体重减轻和食欲下降、胸痛或呼吸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1.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结核病最典型的症状是长期咳嗽,通常持续两周以上且逐渐加重。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黏液痰或脓性痰。咳嗽在清晨或夜间更为明显,普通止咳药物难以缓解。若咳嗽持续不愈,需警惕结核感染可能。
2.咳痰或痰中带血:结核病灶侵犯支气管或肺部血管时,可能导致痰中带血丝或少量咯血。痰液常呈黄绿色,质地黏稠。严重者可能出现大量咯血,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痰液检查是诊断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3.午后低热或夜间盗汗:结核病患者常出现午后体温升高,一般在37.5℃至38℃之间,伴有面部潮红。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甚至浸湿衣物。这种发热多为不规则性,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与普通感冒发热不同。
4.体重减轻和食欲下降:结核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数月内可减轻5%以上。伴随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即使增加营养摄入仍难以改善。这与结核分枝杆菌毒素影响代谢有关。
5.胸痛或呼吸困难:当结核病灶累及胸膜时,可能引发胸痛,疼痛随呼吸或咳嗽加剧。肺部广泛病变会导致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气胸或胸腔积液,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
结核病症状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若出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痰检等专业手段,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规范用药,同时注意隔离防护。保持居室通风,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