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脚外踝骨折一星期需注意制动休息避免二次损伤、抬高患肢促进消肿、遵医嘱规范用药、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变化、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具体分析如下:
1.制动休息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初期需严格限制患肢活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以维持骨折端稳定。过早负重或不当移动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延长愈合时间。卧床时避免患侧受压,翻身需托扶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2.抬高患肢促进消肿:将患足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轻局部充血。每日抬高时间不少于12小时,可配合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以减少软组织肿胀。注意观察皮肤颜色,苍白或发绀需调整抬高角度。
3.遵医嘱规范用药:按时服用消炎镇痛药物控制疼痛,避免自行增减剂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需饭后服用。若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变化:每日检查足趾温度、颜色及活动能力。麻木、刺痛或足趾苍白提示血液循环障碍,需及时处理。石膏固定者若出现局部压迫疼痛,可能需调整松紧度。
5.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增加钙质如乳制品、豆制品及蛋白质摄入,促进骨痂形成。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增强钙吸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药物代谢。控制盐分预防水肿加重。
骨折一周内需维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影响恢复。定期复查X线了解对位情况,禁止热敷或按摩患处。如发现固定物松动、皮肤破损渗液,应尽快就医处理。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