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尿管是治疗尿道损伤的常见方法之一,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导尿管的主要作用是引流尿液,减轻尿道压力,为损伤部位创造愈合条件。治疗方式需根据损伤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综合判断,单纯依赖导尿管可能无法解决复杂问题。
尿道损伤分为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导尿管通常适用于部分撕裂或轻微损伤。通过留置导尿管,可避免尿液外渗导致感染或组织纤维化,同时支撑尿道结构,促进黏膜修复。对于完全断裂或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如尿道吻合术或耻骨上膀胱造瘘,导尿管仅作为术后辅助手段。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时,需优先处理骨折移位,再考虑尿道重建。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导尿管相关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引发尿道狭窄或膀胱痉挛,需定期评估尿道通畅性。患者应限制剧烈活动,防止导尿管移位或二次损伤。若出现发热、血尿或排尿困难加重,需及时就医。部分患者可能对导尿管材料过敏,需选择硅胶等低敏材质。康复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减少尿液浓度对尿道的刺激。定期影像学检查可监测愈合进展,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