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肌肉无力或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反射减弱或消失、疼痛或灼烧感。具体分析如下:
1.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周围神经病常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典型症状为麻木、刺痛或蚁行感,可能从手足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部分患者出现感觉过敏,轻微触碰即引发不适。症状轻重与神经损伤程度相关,严重时可能丧失痛温觉辨别能力。
2.肌肉无力或萎缩:运动神经受累时,肌肉收缩力量下降,表现为持物困难、步态不稳。长期神经信号传导障碍可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尤其见于手部小鱼际肌或胫前肌。肌电图检查常显示神经源性损害,肌力恢复速度取决于原发病进展与控制情况。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引发多种功能障碍。常见表现为局部皮肤干燥或过度出汗、体位性低血压、排尿排便困难。部分患者出现心率调节异常或胃肠蠕动减缓,症状复杂多样且易被忽视。
4.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如膝跳反射、踝反射显著降低或无法引出,是周围神经病的重要体征。由于感觉传入或运动传出通路中断,反射弧完整性被破坏。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反射迟钝,随病情进展逐渐消失。
5.疼痛或灼烧感:部分患者出现自发性疼痛,呈刀割样、电击样或持续性灼烧感,夜间可能加重。疼痛源于神经膜异常放电或炎症介质刺激,常见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类型。疼痛程度与客观检查结果不一定成正比。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诊治。日常注意肢体保暖,防止外伤与烫伤。控制基础疾病如血糖水平对减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饮食需均衡营养,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