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壳具有显著的化痰散结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化痰软坚药材。其性味咸寒,归肺、胃经,既能清化热痰,又能消散痰核结块,尤其适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瘰疬及痰稠胶结之证。海蛤壳所含碳酸钙、甲壳素等成分可稀释痰液、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呼吸道纤毛运动,从而促进痰液排出。
海蛤壳的化痰散结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咸寒之性软化顽痰,对热痰壅肺引起的咳嗽痰黏、胸闷气逆有缓解作用;二是与昆布、牡蛎等配伍时能协同消散颈部淋巴结结核或甲状腺结节;三是煅制后研末外敷可辅助治疗乳腺增生或皮下脂肪瘤。临床常用方剂如消瘰丸、海藻玉壶汤均以海蛤壳为主药,其化痰同时兼具利尿功效,有助于痰湿从下焦分利。动物实验显示,海蛤壳提取物能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量,调节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
使用海蛤壳需注意其性寒凉,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腹泻,宜配伍白术、茯苓健脾。含重金属风险地区所产海蛤壳需严格检测砷、汞含量。生品多入汤剂,用量10-15克,煅制品适宜入散剂,研末冲服每次3-6克。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避免与甘草同用可能降低药效。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需小剂量测试。现代制剂如海蛤壳颗粒需参照说明书控制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