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白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食欲减退或拒奶、嗜睡或精神萎靡。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肤及眼白部分呈现黄色,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至全身。黄色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轻度可能仅面部发黄,重度则全身明显黄染。新生儿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一周内消退,若持续超过两周需警惕病理性黄疸。
2.尿液颜色加深:黄疸患儿的尿液可能呈现深黄色或茶色,与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有关。正常新生儿尿液应为淡黄色或无色,若颜色异常加深且伴随皮肤黄染,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需进一步检查肝功能或溶血指标。
3.粪便颜色变浅:胆道梗阻或胆汁淤积时,粪便可能呈现灰白色或陶土色。正常婴儿粪便为黄色或绿色,若颜色持续变浅且伴随黄疸加重,需排查胆道闭锁等疾病。粪便颜色是鉴别溶血性黄疸与梗阻性黄疸的重要依据之一。
4.食欲减退或拒奶:黄疸患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或拒奶现象。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食欲下降。若伴随呕吐、腹胀等症状,需警惕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5.嗜睡或精神萎靡:严重黄疸可引起神经系统抑制,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或哭声微弱。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组织时,可能引发核黄疸,造成不可逆损伤。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时干预。
黄疸患儿应避免阳光直射降低胆红素的错误做法,日光中的紫外线无法有效分解胆红素,反而可能造成皮肤灼伤。母乳喂养需按需进行,充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若黄疸进展迅速或伴随发热、抽搐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居家观察期间可记录黄疸范围变化及精神状态,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