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应保持在功能位。
功能位是指能使肢体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当发生骨折后,将其固定在功能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后期康复。例如,上肢的功能位一般是肘关节屈曲90度左右,腕关节稍背伸,各手指处于微屈状态;下肢的功能位通常是膝关节稍屈曲,踝关节呈中立位。
保持骨折固定在功能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样的位置有助于维持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正常张力和长度关系,避免因长时间固定导致的软组织挛缩和粘连,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功能位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再者,在功能位固定下,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能相对较好地保持肢体的基本功能,如上肢可以完成一定的日常活动,下肢能够进行有限的负重和移动,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都有积极的影响。功能位固定也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参考,医生可以根据功能位的情况来评估骨折的恢复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骨折固定在功能位是骨折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