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头骨折常见症状包括肘关节外侧疼痛、前臂旋转受限、局部肿胀压痛、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擦音或骨擦感、患肢无力握持物品。具体分析如下:
1.肘关节外侧疼痛:桡骨头骨折后,肘关节外侧会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尤其在按压桡骨头部位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向腕部放射,活动肘关节时痛感明显增强。由于桡骨头参与构成肘关节,骨折后关节囊和周围韧带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疼痛程度与骨折类型相关,粉碎性骨折疼痛更为剧烈。
2.前臂旋转受限:桡骨头作为前臂旋转运动的重要结构,骨折后会直接影响旋前和旋后功能。患者尝试旋转前臂时会出现明显障碍,可能伴随疼痛性卡顿感。旋转受限程度取决于骨折移位情况,完全性骨折或严重移位时旋转功能几乎丧失。部分无移位骨折仍可保留部分旋转功能,但活动范围明显减小。
3.局部肿胀压痛: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会导致出血和炎性渗出,表现为肘关节外侧明显肿胀。触诊时可发现桡骨头区域压痛明显,皮下可能出现瘀青。肿胀通常在伤后24小时内逐渐加重,严重者可波及整个肘关节。肿胀程度与骨折严重性相关,但需注意部分无移位骨折早期肿胀可能不明显。
4.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擦音或骨擦感:移动患肢时,骨折端相互摩擦会产生特殊的骨擦音或骨擦感,这是骨折的特异性体征。此症状在被动活动肘关节时更为明显,但不应刻意诱发以免加重损伤。骨擦感多见于移位明显的骨折,轻微骨折可能不出现此症状。
5.患肢无力握持物品:由于疼痛和力学结构破坏,患者常表现为握力下降,无法完成日常持物动作。桡骨头参与前臂力传导,骨折后力传导中断导致握持功能受限。部分患者可能因疼痛反射性抑制肌肉收缩,进一步加重无力症状。
骨折后应避免活动患肢,及时使用支具固定防止二次损伤。冷敷可减轻肿胀,但需注意防止冻伤。就医前不要自行尝试复位,保持骨折部位稳定。明确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类型确定。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