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主要由感染、喂养不当、过敏或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病程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营养吸收与生长发育。
感染是常见诱因,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可损伤肠道黏膜,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非感染因素如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也可能引发长期腹泻。先天性消化酶缺乏或肠道畸形会干扰营养吸收,形成慢性病程。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更易因反复感染迁延不愈。喂养不当,如过早添加辅食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可能加重肠道负担。
治疗需明确病因,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感染性腹泻需针对性抗感染,过敏患儿应更换水解配方奶粉。补锌和益生菌可辅助修复肠黏膜。母乳喂养者母亲需调整饮食,避免过敏原。密切监测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静脉补液。饮食上采用低乳糖、低纤维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若腹泻持续超过4周或伴随体重下降、发热,需进一步排查克罗恩病等器质性疾病。预防重点在于卫生管理、合理喂养及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