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的鉴别主要基于病程、病因及临床表现。迁延性腹泻指病程在2周至2个月之间,多由急性腹泻未彻底治愈或继发感染导致;慢性腹泻则病程超过2个月,常与非感染性因素相关,如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病或代谢异常。
迁延性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稀便,可能伴随轻度脱水或营养不良,但全身症状较轻。病因多为肠道感染未完全清除、乳糖不耐受或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腹泻则病程更长,症状反复,可能伴有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或特异性表现如血便、皮疹。常见病因包括牛奶蛋白过敏、乳糜泻、囊性纤维化或免疫缺陷病。实验室检查中,迁延性腹泻以粪便常规和培养为主,而慢性腹泻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如过敏原筛查、内镜或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
鉴别时需注意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及家族遗传病史。迁延性腹泻需警惕继发感染或抗生素滥用,慢性腹泻则需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上,迁延性腹泻以调整饮食、补充锌和益生菌为主,慢性腹泻需针对病因干预,如回避过敏原或免疫调节。随访中观察症状变化及生长发育指标至关重要,避免漏诊潜在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