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病人的护理需注重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保持关节活动避免僵硬、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身体机能、做好大小便护理防止感染、关注心理状态促进康复。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翻身预防压疮:长期卧床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形成压疮。每两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或软枕分散压力。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摩擦皮肤。受压部位如骶尾、足跟等需重点观察,发现红肿及时处理。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减少皮肤刺激。
2.保持关节活动避免僵硬:瘫痪肢体长期不动易引发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包括屈伸、旋转等动作,每个关节活动3-5次。动作需缓慢均匀,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可使用辅助器具如支具固定关节于功能位,防止变形。
3.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身体机能:瘫痪病人代谢减缓但营养需求仍高。饮食需高蛋白、高纤维、低脂,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吞咽困难者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通过鼻饲管供给营养。少量多餐,避免腹胀或反流。定期监测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
4.做好大小便护理防止感染:瘫痪病人常伴有排尿或排便障碍。使用导尿管者需定期更换,保持尿道口清洁。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使用缓泻剂,腹泻时及时清理并涂抹护臀霜。便器使用后彻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观察尿液和粪便性状,异常时就医。
5.关注心理状态促进康复:长期瘫痪易引发抑郁或焦虑。多沟通鼓励表达感受,避免孤立。可通过音乐、阅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家属需耐心陪伴,协助参与康复训练。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树立积极治疗信心。
护理过程中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发热、皮肤溃烂等异常及时就医。环境保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定期复查评估康复进展,动态调整护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