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瘫痪病人翻身需保持脊椎轴线稳定、使用辅助工具减轻护理负担、注意压力性损伤预防、动作轻柔避免关节损伤、翻身前后观察皮肤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脊椎轴线稳定:翻身过程中需始终维持头部、颈部与躯干呈直线,避免扭曲或旋转脊椎。护理人员应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扶住髋部,同步缓慢移动身体。若病人存在脊椎损伤,需采用轴线翻身法,至少两名护理人员配合完成,一人负责头部和肩部稳定,另一人移动下肢,确保脊椎不受二次伤害。
2.使用辅助工具减轻护理负担:可借助翻身垫、滑布或护理床的电动功能辅助操作。将翻身垫置于病人身侧,通过垫子的支撑力减少人工搬动的强度。护理床的侧翻功能能实现分段调节角度,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不适。工具使用前需检查牢固性,防止滑动或移位引发意外。
3.注意压力性损伤预防:长期卧床病人局部皮肤受压易缺血性坏死,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肘部需用软枕悬空减压。翻身后检查接触面是否平整,避免衣物褶皱或床单杂物压迫皮肤。若发现发红或破损,需立即调整体位并采取保护措施。
4.动作轻柔避免关节损伤:瘫痪病人肢体无自主活动能力,粗暴操作可能导致肩关节脱位或肌肉拉伤。移动上肢时需托住肘关节和腕部,下肢需支撑膝盖与脚踝。翻身时避免拖拽肢体,动作需平稳连贯,尤其注意保护髋关节防止内旋或外展过度。
5.翻身前后观察皮肤状况:操作前检查原体位下皮肤颜色、温度及完整性,记录异常情况。翻身后再次确认新体位是否造成局部压迫,尤其是体重集中区域。观察血液循环变化,如出现苍白或青紫需重新调整姿势。
操作时需根据病人体型选择合适力度,过重者可采用分段翻身。避免在饭后立即翻身,防止反流误吸。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潮湿环境易加剧皮肤损伤。护理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确保手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