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的症状包括高热持续不退、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牙龈或鼻腔等部位出血、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呕吐、可能出现休克或意识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高热持续不退:登革出血热初期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且难以缓解。发热通常持续2至7天,伴随全身乏力与头痛,退热后可能再次升温。部分病例因体温骤升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及时补液。
2.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疾病进展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多见于四肢、躯干或黏膜处。按压不褪色,提示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伴随内脏出血。
3.牙龈或鼻腔等部位出血:自发性出血是典型表现,常见牙龈渗血、鼻衄或结膜充血。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如呕血或黑便。出血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需警惕大量失血导致的循环衰竭。
4.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呕吐:肝区压痛、持续腹痛及频繁呕吐是常见症状,可能与肝脏肿大或腹膜刺激有关。呕吐物中带血或呈咖啡渣样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需紧急干预以避免失血性休克。
5.可能出现休克或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因血浆渗漏导致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进入休克状态。伴随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此类情况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扩容并维持器官灌注。
登革出血热进展迅速,早期识别症状至关重要。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尤其是阿司匹林类可能加重出血。保持环境清洁减少蚊虫滋生,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详细告知接触史。治疗以支持为主,包括补液、止血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重症需住院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