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常见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与玫瑰疹。具体分析如下:
1.持续高热:伤寒病初期体温呈阶梯式上升,5-7天内可达39-40℃,发热持续10-14天且不易消退。发热时伴随脉搏相对缓慢,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称为相对缓脉。高热期间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谵妄,与细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2.头痛乏力:伤寒杆菌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前额或双侧太阳穴持续性胀痛。乏力感显著,肌肉酸痛明显,活动后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嗜睡或精神萎靡,与代谢紊乱及能量消耗增加相关。
3.食欲减退:消化系统功能受抑制,舌苔厚腻呈灰白色,味觉迟钝。进食后易出现恶心,严重者伴随呕吐。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导致体重下降,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发育迟缓。
4.腹部不适:病程第2周起常见右下腹隐痛或腹胀,与肠道淋巴组织增生及溃疡形成有关。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粪便呈稀水样或豌豆汤样。肠穿孔为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第3周。
5.玫瑰疹:约30%患者在第7-10天胸腹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压之褪色。皮疹分批出现,3-5天后自行消退,为细菌栓塞皮肤毛细血管所致。
伤寒病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诱发肠出血。饮食应选择易消化流质食物,少量多餐补充营养。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剧烈腹痛或便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使用非必要退热药物,以免掩盖病情进展。康复后仍需定期复查,防止转为慢性带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