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判断依据包括疼痛位置集中在腰部两侧或脊柱旁、久坐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局部按压有明显痛感、活动受限但无下肢放射痛、休息后疼痛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位置集中在腰部两侧或脊柱旁:腰肌劳损的疼痛多位于腰骶部肌肉附着点,表现为深层钝痛或酸胀感,可能向臀部扩散但不超过膝关节。疼痛区域肌肉紧张,触摸时可发现条索状硬结,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有明显区别。
2.久坐或劳累后症状加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或重复弯腰动作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症状通常在下午或晚间加剧,晨起时较轻,这与退行性关节病变的晨僵特点不同。
3.局部按压有明显痛感:在髂嵴后缘、腰椎横突等肌肉起止点处按压可诱发剧烈疼痛,称为扳机点。疼痛范围局限,不伴随皮肤感觉异常或反射改变,可与神经压迫性疾病鉴别。
4.活动受限但无下肢放射痛:腰部前屈、后伸或侧弯时因肌肉牵拉而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区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咳嗽或打喷嚏不会引发下肢窜麻感,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5.休息后疼痛缓解:停止体力劳动或卧床休息1-2天后症状显著减轻,热敷或按摩也有改善效果。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且夜间加重,需排除感染或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腰肌劳损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硬板床减少脊柱压力。恢复期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导致肌肉痉挛,工作中定时变换姿势,搬运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长期疼痛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腰椎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