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特异性炎症,属于泌尿系统结核的常见类型。多继发于肾结核,结核杆菌随尿液下行感染膀胱黏膜,导致膀胱壁出现结核性肉芽肿、溃疡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晚期可引发膀胱挛缩、容量减小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诊治。
膀胱结核的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伴有血尿或脓尿。病情进展后,膀胱黏膜广泛受损,形成瘢痕挛缩,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失禁。诊断需结合病史、尿液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及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可见黏膜充血、溃疡或结核结节。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原则,疗程通常为6-9个月。若出现膀胱挛缩或输尿管狭窄,可能需手术干预,如膀胱扩大术或输尿管再植术。
预防膀胱结核需积极治疗肺结核等原发感染,避免结核杆菌血行播散。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尿液检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保证休息,避免劳累。注意区分膀胱结核与普通膀胱炎,若抗感染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需警惕结核可能。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早诊断、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