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输尿管特异性炎症,属于泌尿系统结核的常见类型。多继发于肾结核,随着病情进展,结核杆菌随尿液下行感染输尿管,导致管壁增厚、狭窄甚至闭锁。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后期可引发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诊断与干预。
输尿管结核的病理特征以黏膜下层结核结节形成为主,伴随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病变多累及输尿管下段,因尿液滞留导致细菌更易定植。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伴有血尿或腰部钝痛。影像学检查中,IVP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输尿管僵直、节段性狭窄或串珠样改变,CT能清晰显示管壁增厚及周围组织浸润。尿液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及PCR检测是确诊的关键,但需注意假阴性可能。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原则,狭窄严重者可能需手术解除梗阻。
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肾功能丧失,因此对疑似病例应完善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辅助检查。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需监测肝功能、听力及视力变化,警惕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的不良反应。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尿路造影评估通畅度。日常生活中需加强营养支持,避免劳累,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合并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状态者预后较差,需更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