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属于肺外结核的一种。结核菌通常经血行播散至肾脏,在肾皮质形成微小病灶,多数可自愈,但当免疫力低下时,病灶可能进展为活动性病变,破坏肾实质、肾盂及输尿管,导致肾功能损害。
肾结核早期症状隐匿,常见表现为反复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易误诊为普通尿路感染。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血尿、脓尿、腰部钝痛,晚期可形成结核性脓肾或肾自截。诊断需结合尿液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PCR检测及影像学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可见特征性虫蚀样改变。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原则,疗程通常6-9个月。若肾脏严重破坏或合并梗阻,可能需手术切除病灶或解除尿路梗阻。
预防肾结核需重视肺结核的规范治疗,避免结核菌血行播散。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人群及密切接触结核病者应定期筛查。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听力等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出现耐药结核需调整方案,必要时采用二线药物。日常需加强营养,保证休息,定期复查尿常规及影像学以评估疗效。出现腰痛加剧、发热或尿量减少时,需警惕肾积水或肾功能恶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