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确实会影响听力。耳膜作为声音传导的重要结构,一旦穿孔会破坏传音机制的完整性,导致声音振动传递效率下降,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穿孔大小、位置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直接影响听力受损程度,小穿孔可能仅造成轻微听力损失,而大面积穿孔或并发中耳炎时可能导致显著听力障碍。
耳膜穿孔影响听力的机制主要与声波传导障碍有关。完整的耳膜能将外界声波高效传递至听小骨链,穿孔后声波在鼓膜内外压力差作用下发生泄漏,能量无法充分传导至内耳。同时,穿孔可能使中耳腔失去保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反复炎症会导致听小骨粘连或破坏,进一步加重传导性耳聋。若穿孔长期未愈,还可能引发混合性听力损失。部分患者伴随耳鸣或眩晕症状,与内耳功能继发性损伤有关。
发现耳膜穿孔需及时就医评估,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或耳道进水以防感染。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多数外伤性小穿孔可自愈,超过3个月未愈合需考虑鼓膜修补术。恢复期间避免噪音刺激,禁用棉签掏耳。合并慢性中耳炎者需彻底控制炎症后再行听力重建手术。定期复查听力检测,突发耳痛、流脓或听力骤降提示病情进展,需立即处理。儿童患者更需警惕穿孔对语言发育的影响,尽早干预可最大限度保留听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