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爆裂性骨折需立即就医避免二次损伤、严格卧床休息减轻脊柱压力、手术固定恢复椎体稳定性、康复训练改善肌肉功能、药物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避免二次损伤:腰椎爆裂性骨折属于严重创伤,可能伴随脊髓或神经损伤。搬运时需保持脊柱轴线稳定,使用硬质担架固定,避免扭曲或弯曲动作加重病情。急诊检查包括影像学评估骨折程度及是否压迫神经,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严格卧床休息减轻脊柱压力: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腰部扭转。卧床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通常需4-8周。期间可配合牵引或支具固定,减少椎体负重,促进骨折复位。
3.手术固定恢复椎体稳定性:若骨折块压迫神经或椎管狭窄超过50%,需手术干预。常见方式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等,目的是重建脊柱序列并解除神经压迫。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内固定位置及骨愈合进展。
4.康复训练改善肌肉功能:急性期后逐步开始康复锻炼,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后期增加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桥式运动、五点支撑法等。康复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
5.药物缓解疼痛促进恢复:急性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疼痛和炎症,严重者可短期应用阿片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用药需遵医嘱,注意胃肠道及肝肾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影响恢复。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如鱼类、豆制品。定期随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或下肢麻木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