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需立即制动固定避免二次损伤、通过影像检查明确骨折范围和移位情况、根据损伤程度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术后或固定期需严格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定期复查监测愈合进度。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制动固定避免二次损伤:爆裂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骨折端极不稳定,轻微活动可能导致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移位加重。紧急处理时需用夹板或支具固定患肢,脊柱骨折需保持轴向平移,避免扭转或弯曲。搬运时采用多人平托法,减少局部应力。
2.通过影像检查明确骨折范围和移位情况:X线片可初步判断骨折类型,但爆裂性骨折常需CT扫描评估椎体后壁是否完整,粉碎性骨折需三维重建观察骨块分布。合并脊髓或软组织损伤时,MRI有助于明确压迫程度。影像结果直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3.根据损伤程度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配合卧床休息。爆裂性骨折伴脊髓压迫或粉碎性骨折严重移位时,需手术复位并植入钢板、螺钉或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以恢复关节面平整。
4.术后或固定期需严格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固定拆除或手术后1-2周开始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预防萎缩和静脉血栓。4-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粉碎性骨折需延迟负重,避免内固定失效。康复计划需个体化调整。
5.定期复查监测愈合进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或CT,观察骨痂形成和固定物位置。爆裂性骨折需关注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粉碎性骨折警惕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若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感染迹象,需及时干预。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营养均衡,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避免吸烟饮酒,防止血管收缩影响血供。密切观察患肢感觉和血运,出现麻木、肿胀加剧需立即就医。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禁止盲目负重或过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