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遗症常导致肌力和肌张力的异常变化,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以及肌张力增高或降低。
脑梗死后,受损脑区对应的运动功能区域可能出现功能障碍,直接影响肌力和肌张力。肌力下降常见于偏瘫侧肢体,表现为肌肉收缩能力减弱,活动受限,严重时完全丧失自主运动能力。肌张力异常则分为两种类型: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弛缓性肌张力降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多见于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表现为肌肉僵硬、关节活动阻力增大;弛缓性肌张力降低则表现为肌肉松弛、关节活动无力,常见于急性期或某些特定脑区损伤。这些变化与锥体束或锥体外系受损有关,影响运动控制和协调功能。
康复过程中需注意早期干预,避免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或肉毒素注射缓解;弛缓性肌张力降低需加强被动活动与电刺激治疗。定期评估肌力和肌张力变化,调整康复方案,同时关注心理支持,促进功能恢复。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或损伤,结合个体情况制定科学计划,以最大限度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