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难本身并非特定疾病,而是多种潜在问题的表现症状。医学上称为入睡障碍,可能由生理、心理或环境因素单独或共同引发。当入睡困难持续超过一个月,每周出现三次以上,并影响日间功能时,可能符合慢性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但需专业医生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或精神障碍后才能确诊。
入睡困难的成因复杂多样。生理因素包括疼痛、激素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神经系统紊乱;心理层面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生活习惯如咖啡因摄入过量、作息紊乱同样会导致该症状。部分药物副作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特殊病症也会表现为入睡困难。现代研究还发现,长期压力会导致大脑觉醒系统过度活跃,抑制睡眠启动机制。环境中的光线、噪音干扰,以及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产生的蓝光,都会延迟褪黑素分泌,加剧入睡困难。
出现持续入睡困难时,建议记录两周睡眠日记,详细记载就寝时间、入睡时长、夜间觉醒次数及日间状态。避免自行服用安眠药物,尤其不能饮酒助眠。就诊前不要突然改变原有作息规律,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卧室应保持黑暗、安静且温度适宜,睡前两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兴奋性活动。若伴随心悸、头痛或其他躯体症状,需优先排查器质性疾病。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入睡困难有显著效果,必要时可在睡眠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