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鼻炎可采取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药物、加强日常保暖。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腔冲洗能有效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黏膜水肿。选择等渗生理盐水,温度接近体温,使用专用洗鼻器或喷雾装置。每日1-2次,冲洗时头部稍倾斜,避免呛咳。操作需轻柔,过度冲洗可能损伤鼻黏膜。
2.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干燥空气会加重鼻黏膜刺激,湿度维持在50%-60%最佳。使用加湿器需定期清洁,避免滋生微生物。冬季避免长时间开暖气,可放置水盆或湿毛巾辅助增湿。注意通风换气,减少尘螨堆积。
3.避免接触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定期清洁床单、窗帘,使用防螨材质寝具。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灰物品。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以针对性规避。
4.遵医嘱使用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炎症,需按疗程规范使用。抗组胺药物适合过敏性鼻炎,能快速止痒。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反跳性充血。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混合用药,尤其婴幼儿需严格遵循儿科指导。
5.加强日常保暖:冷空气易诱发鼻黏膜充血,外出注意佩戴口罩围巾。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骤冷骤热。睡眠时避免直接吹风,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饮食可适当增加温补类食物,如姜汤、红枣粥等。
鼻炎发作期间需观察症状变化,若持续发热、脓涕或头痛应及时就医。避免用力擤鼻,防止中耳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需定期随访评估。日常记录诱发因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